18601303589 发表于 2021-8-10 03:54:25

从“心理”走进“心里”,你为公益拨开一片云雾

专访晴天心理互助队心理咨询师王施霁
在普通人印象中,每一位义工似乎都内心阳光、性格开朗,总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却很少有人了解,由于义工这个角色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了解不同人生的悲欢和离合,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不幸,他们的情绪也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因此,他们也需要专业的人士为他们解决自己的心理小问题,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平复波动的心情,这就是“晴天”心理互助队存在的意义。今天,我们采访到“晴天”心理护主队心理咨询师王施霁,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与公益结缘
2006年,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施霁有机会去看望太阳村里的孩子,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公益。从那以后,她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多做点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于是她在2013年正式加入此心,开始了她的义工之路。
在生活中,施霁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晴天,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为服务的老人、儿童以及义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敞开心扉、走出困惑,重拾快乐人生。由于自身的专业能力,施霁经常能够和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从而走入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难以同外人道的“秘密”。
“起初,我以为只有老人和孩子需要心理辅导,原来不是这样。我发现我们的义工有时也需要心理辅导。”施霁告诉我们,有的义工在生活中以及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人做公益就是为了分散生活中的压力,是另一种寻找快乐生活方向的途径。针对这些可能会有情绪障碍的义工,施霁做过长达10个小时的免费心理咨询,听他们倾诉、讲述自身遇到的问题,从而给出专业的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陪伴,比晒太阳更重要
出于职业性质,施霁比普通人观察力更强、感情更细腻,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帮助对象考虑,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肯定和信任。
“有一次在临终关怀养老院看望老人,那家养老院不再接收新的老人,我每次去都能看到有老人离开这个世界,一张一张的床位空了出来。当时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就像生命在你眼前流逝,你却无能为力。而我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弥留之际尽量给他们一些关怀,让他们的遗憾少一些。”施霁告诉我们,哪怕是一些小小的关怀,这些临终的老人也能感受到加倍的温暖。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施霁拉着他的手为他唱歌,老人本来已经神志不清,但是听到歌声,他的身体会不自觉的倾向施霁,眼神努力地转向她,老人仿佛感觉到,在自己要离开之时,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呼唤他、挽留他。
这段经历真的很感人、很珍贵,施霁总是能够走进老人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去陪伴。施霁还告诉我们,想要给老人带来欢乐并不一定要让他们笑,也不一定要扶他们去晒太阳。你要知道,有时候他们并不想去晒太阳,他们只是想安静地坐一会儿,如果义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强迫”他们做什么,老人反而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更加不会快乐。所以,要遵从老人的意愿去陪伴他,哪怕只是看看电视、不说话,老人的心里也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做公益是个良性循环
由于做公益,施霁不能经常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边,这也让她有了自己的小困惑。为了能够平衡家庭和公益事业,施霁现在经常带着孩子来参加公益活动,同时也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心理辅导来作为主要工作,也借机腾出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
对于施霁来讲,能够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做公益是她没有想到的,其中有太多收获值得自己珍藏和回忆。她说,做公益,首先要端正心态,明白自己的初衷。只有遵从自己的内心,长久地坚持下来,才能逐渐明白公益事业的伟大和意义,这也将帮助我们学会从公益对象身上找到自己的成长点,让自己成熟进步。
施霁和许多此心的其他小伙伴一样,大家都希望组织变得越来越壮大,同时也可以有机会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努力像许许多多优秀的国内乃至国际公益组织一样帮助他人。希望越来越多无私奉献的我们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

公益文化传播部2021年02月19日
撰稿:沈新新终稿:郭维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心理”走进“心里”,你为公益拨开一片云雾